血脂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包括血清脂质检测、血清脂蛋白和血清载脂蛋白三部分。除了可作为脂质代谢紊乱及有关疾病的诊断指标外,还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肾病综合征、肝炎、肝硬化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临床工作者需加以掌握血脂的测定参考区间、临床意义,本文将进行盘点。
一、血清脂质检测
(一)总胆固醇(TC)
1.适应证
(1)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2)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后的监测。
2.参考区间
(1)合适水平:<5.20 mmolL。
(2)边缘水平:5.20~<6.20 mmol/L。
展开剩余87%(3)升高:≥6.20 mmol/L。
3.临床意义
血清TC水平受年龄、家族、性别、遗传、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男性高于女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因此,很难制定统一的参考区间。根据胆固醇水平高低及其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胆固醇分为合适水平、边缘水平和升高/或减低,即危险水平。作为诊断指标,TC既不特异,也不灵敏,只能作为某些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因此,TC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预测、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1)增高: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和血液浓缩等;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利尿剂等。
(2)降低: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急性重型肝炎;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通道阻滞剂等。
(二)甘油三酯(TG)
1.适应证
(1)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和高脂血症的分类。
(2)对低脂饮食和药物治疗的监测。
2.参考区间
(1)合适水平:<1.70 mmol/L。
(2)边缘水平:1.70~<2.30 mmol/L。
(3)升高:≥2.30 mmol/L。
3.临床意义
血清TG受生活习惯、饮食和年龄的影响,在个体内及个体间的变异较大。由于TG的半衰期短(5~15 min),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量饮食后,外源性TG可明显增高,且以乳糜微粒的形式存在。由于乳糜微粒的分子较大,能使光线散射而使血浆浑浊,甚至呈乳糜样,称为饮食性脂血。因此,必须在空腹12~16h静脉采集标本测定TG,以排除和减少饮食的影响。
(1)增高: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2)减低:①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二、血清脂蛋白检测
(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适应证
(1)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非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成分检测)。
(2)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反应的监测(在使用降脂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避免HDL-C降低)。
2.参考区间
(1)理想水平:1.03~2.07 mmol/L。
(2)合适水平:>1.55 mmol/L。
(3)减低:<1.0 mmol/L。
3.临床意义
(1)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HDL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且HDL亚型HDL2与HDL的比值对诊断冠心病更有价值。HDL水平低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大,HDL水平高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小,故HDL可用于评价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另外,绝经前女性HDL水平较高,其冠心病患病率较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低。HDL增高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
(2)减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和孕酮等药物。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适应证
(1)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2)使用降脂药物治疗过程的监测。
2.参考区间
(1)理想水平:<2.6 mmol/L
(2)合适水平<3.4 mmol/L。
(3)边缘水平:3.4~<4.1 mmol/L
(4)升高:>4.1 mmol/L
3.临床意义
(1)增高:①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C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因此,LDL-C可用于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②其他: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胆汁淤积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也会使LDL-C增高。
(2)减低: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三)脂蛋白(a)[LP(a)]
1.适应证
检测LP(a)对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特别是在LDL-C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具有重要价值。
2.参考区间
0~300 mg/L。
3.临床意义
血清LP(a)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LP(a)水平高低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基本不受性别、饮食和环境的影响。
LP(a)增高主要见于:(1)LP(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密切关系。LP(a)>300 mg/L者冠心病发病率较LP(a)<300 mg/L者高3倍;LP(a)>497 mg/L者的脑卒中危险性增加4.6倍。因此,可将LP(a)含量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单项预测因子,或确定为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多项预测因子之一。(2)LP(a)增高还可见于1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手术或创伤后以及血液透析后等。
三、血清载脂蛋白
(一)载脂蛋白AⅠ(apoAⅠ)
1.参考区间
1.20~1.60 g/L。
2.临床意义
(1)增高:apoAⅠ可以直接反映HDL水平。因此,apoAⅠ与HDL一样可以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其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但apoAⅠ较HDL更精确,更能反映脂蛋白状态。因此,apoAⅠ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较灵敏的指标。
(2)减低:①家族性apoAⅠ缺乏症、家族性α脂蛋白缺乏症(Tamgier病)、家族性LCAT缺乏症和家族性低HDL血症等;②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和脑血管病等。
(二)载脂蛋白B(apoB)
1.参考区间
0.80~1.10 g/L。
2.临床意义
(1)增高:①apoB可直接反映LDL水平,因此其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和降脂治疗效果等,且其在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方面优于LDL和胆固醇。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②高β-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和肾衰竭等疾病发生时,apoB也增高。
(2)减低:见于低或无β-脂蛋白血症、apoB缺乏症、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营养不良等。
参考文献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10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实盘配资网站-按月配资开户-个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